【研究报告内容摘要】
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,延续了80年代中后期的繁荣,不仅gdp连续多年维持在4%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水平上,通胀也较80年代进一步缓解,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。这一时期“互联网革命”的爆发,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。在技术革命之外,90年代美国的人口红利持续释放,也为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。
发生在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,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美国金融、科研、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的优势地位,不再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继续缩小。到了21世纪,美国已经彻底完成了由“制造业立国”向“服务业立国”、“金融立国”的角色转变。
财政政策方面,由于90年代互联网革命带来了强劲的私人投资和经济繁荣,美国政府得以从托底经济的负担中脱身,专注于平衡不断增长的赤字。在克林顿政府时期,联邦政府赤字不断收窄,并最终实现了盈余。
货币政策方面,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的时期,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,美国可以更方便地通过输出通胀的方式,避免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,因此90年代美联储更加偏向鸽派。美联储的鸽派偏好,部分造成了90年代后期美股“互联网泡沫”的出现和堆积。
90年代美债市场延续了80年代的牛市,并呈现出三个特点:一是90年代美国长期通胀水平的回落,是美债持续走牛的基础动力。二是美债供给缩小,侧面带动了美债收益率的下行。最后,美债收益率波动仍然和经济周期大致相符。
风险提示:市场波动风险。